苏正民带着一群大凉山的孩子回到了武汉。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5月2日上午9时30分,皮肤乌黑、身着短袖的苏正民微笑着走出武汉银河机场,死后紧跟着5名第一次来武汉研学的大凉山孩子。这是上一年8月回到家园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支教后,25岁的苏正民第一次回到母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接下来的4天,他将带着这些孩子深化了解武汉。
(资料图)
长江比书上更壮丽
孩子们在车上赏识江景。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抵达武汉后,苏正民和孩子们乘坐校园供给的大巴车,前往入住的酒店。一路上,孩子们都十分安静,眼睛盯着车窗外,不断用手机摄影拍视频。
这次来研学的5名孩子来自越西县二中初一和初三年级。苏正民告知长江日报记者,研学的想法上一年就有,但由于种种原因一向未能成行。本年3月,共青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派人到越西调研,终究促成了此事。
据悉,5位同学均是德才兼备的学生,基本上都未脱离过越西县。
车行至长江二桥,传闻外面便是长江,同学们都十分激动,纷繁隔着车窗远眺,看着广阔的江面上一座座桥梁,同学们都发出阵阵惊叹。
14岁的周敏霞是初一的学生,也是此次研学部队中年纪最小的孩子。她平常喜欢上支教教师严宇飞的地舆课。
为了让孩子们对一些地舆概念有较为具体的知道,严宇飞上课时会引证武汉的一些实例来进行说明,长江、武汉长江大桥便是他常常给孩子们描绘的目标。“尽管看了一些图片,但没有亲眼见过,仍是没有直观的形象。”周敏霞说。
人生第一次亲眼看到长江后,周敏霞感到很震慑。她说:“它比书上描绘得愈加广阔、壮丽。”当得知武汉长江大桥现已建成并运用66年后,她眼中闪着光,“太了不得了”!
带上彝族服装来武汉
苏正民和同学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母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入住酒店后,苏正民带着孩子们开端逛了一下中南财经政法大校园园,美丽的环境让孩子们十分振奋。
依据行程组织,孩子们将观赏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留念馆、湖北省博物馆等景点,参与校园组织的“五四”青年节特别升旗仪式及2022—2023学年“五四”归纳表彰大会等活动。孩子们还将参与多场座谈和拓展活动,与哥哥姐姐们沟通并互动,还将一起做客长江日报。
对彝族孩子们来说,这次研学活动十分重要,大家不谋而合带上了民族服装,预备在研学时穿上,展现一下彝族文明。
“为了这次研学活动,我特意找表妹借了一件民族服饰。”初三学生曲比依布告知记者,这是她第一次脱离越西县。在彝族员风俗中,一般在严重活动和节日才会穿上民族服装。
曲比依布的爸爸妈妈和哥哥曾在武汉打过工,回乡时有时会给她看一些武汉的视频,讲一点武汉的故事,这让她从小对武汉就很猎奇。
得知研学的消息后,她自动报名参与,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撑,爸爸妈妈鼓舞她“出门才智才智”。朋友们得知后,给她组织了一个“使命”:多拍点图片和视频,回去后一起分享。一路上,她拍了许多资料。她说:“武汉这座城市很美,很洁净。”
争夺将来到武汉上大学
这些学生第一次到武汉。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与其别人不太相同,初三学生八九拉牛木还带了一套练习册,预备研学闲暇时刻补下课。
这是八九拉牛木第一次脱离越西县,从前她只是在校园的地舆课上对武汉有一个大约的了解。
抵达武汉后,一路的所见所闻给她不小的震慑。她说:“感触十分好,比我之前幻想中更好。”她也拍了许多图片和视频,预备回去后给家人分享。
作为大学之城,武汉有许多闻名高校。一路上,八九拉牛木通过了武汉大学等高校,又现场观赏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她暗自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像苏正民教师相同,考到武汉来上大学。
4月底,当马海马红知道自己可以来武汉研学时,他还有点不相信。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他平常跟着奶奶日子,认为爸爸妈妈会对立他远行。
出人意料的是,班主任联络他妈妈时,妈妈让他想去就去。除了叮咛安全外,爸爸妈妈在电话里仅有的要求,便是让他带上一套簇新的民族服装。
第一次来武汉,马海马红调查得很细心:“武汉很漂亮,城市也很洁净整齐。”他说,自己回去后会努力学习,争夺将来能到武汉上大学。
另一名来武汉研学的学生麻卡布机也暗自下定决心,将来极力考到武汉来上大学。此前,他通过手机了解了一些武汉的知识,对这个城市的前史很感兴趣。这次亲眼看到武汉长江大桥后,他感到“很壮丽”。
这次研学,马海马红带上了哥哥只穿过一次的民族服装,预备在武汉拍下相片和视频留作留念,也勉励自己愈加奋发学习。
帮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苏正民为大凉山的孩子们摄影留影。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谈及这次研学活动的初衷,苏正民介绍,这是一次探究,希望凭借这样的活动,帮助更多大凉山的孩子走出“大山”,而这正是他从前走过的路。
苏正民出生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沙马拉达乡火把村,从小家境贫寒。在社会的帮助下,他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成为村里第一个考上“211”大学的学生,山里娃走出了大山。在校期间,在社会的关爱下,他战胜了自卑等妨碍,变得阳光自傲。
上一年6月,苏正民编撰本科毕业论文时,用了6000余字称谢65人,经长江日报等继续报导,感动全网。
本科毕业前,苏正民获得了保研资历。尔后,他挑选参与了团中央建议的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作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回家园四川凉山支教一年。
上一年秋季学期起,苏正民开端在凉山州越西县第二中学担任支教教师,教授七年级的品德与法治和八年级的物理。
“孩子们,咱们读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咱们要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这个年代发生了什么,咱们的国家发生了什么,咱们身边发生了什么。”这是苏正民在课堂上讲得较多的一句话。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能够多看看世界。
由于自己经历过,所以苏正民知道孩子们需要什么。对于大凉山的孩子们来说,他们需要跨过的“大山”有两座。一座是物理意义上的大山,有了快捷的交通,现在的孩子们现已能很轻松地前往其他城市;另一座是心中的大山,大山里的孩子要战胜自卑,还有一段路要走。校园和他策划这次研学活动,便是希望能帮孩子们走出大山,拓展视界,然后愈加自傲。
除了研学外,苏正民还在考虑引进夏令营形式,帮孩子们进一步拓展视界。他说:“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我越发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有价值。”(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修改:邓腊秀】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以上就是【苏正民带5名大凉山孩子来汉研学,孩子们亲眼看到长江大桥“很震慑”】的全部内容,如果喜欢可以关注037q.com的其它文章哦。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