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几年,多个本土咖啡品牌走进大众视野。然而,其中一些品牌取的却是“洋名”。现实中,本土品牌取“洋名”的做法并非只见于咖啡品类,在服饰、家居等一些行业,国货“洋名”也并不少见。
对企业来说,无不希望其产品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自然要在品牌命名上动脑筋。前些年,与国外大牌相比,一些国货在品质和做工上有些差距,本土品牌取“洋名”往往能够带来更多的品牌溢价。然而如今,中国制造、中国品牌早已在国际市场上声名远扬,特别是在消费品领域,绝大多数产品的品质已经能与洋品牌媲美。一些跨国企业也开始加快本土化进程,不仅推出迎合中国消费者偏好的产品,还给自家品牌取了中文名,强化中国味儿。本土品牌再靠取“洋名”给自己脸上贴金,显然是不自信的表现。
许多至今依然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除了将品质视为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品牌命名上也有其过人之处。比如,同仁堂、五芳斋、老凤祥、百雀羚、“永久”牌自行车等,这些家喻户晓的本土品牌共同之处是朗朗上口、形象易记、辨识度高,用的都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土名儿”,承载着中国人丰富的生活和文化记忆。
品牌是载体,文化才是价值。今天,本土品牌既要自强,也要自信,只需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把产品做好,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并不需要“洋名”加持。唯有打破妄自菲薄的心态,以更高的追求、更严的标准、更好的水平筑牢品质基石,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消费潮流才能风起本土,本土品牌才能越走越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祝 伟)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